《米拉的猜想》中写着:我们全部都是社会的产物,情感则完全存在于人与人的关系中。
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,与生俱来地希望被人爱着,天然需要温暖和交流。
就像最开始有朋友圈的时候,很多人都喜欢在朋友圈记录自己的生活,分享自己的感悟,也会去翻翻朋友的记录,给她们点赞,评论。
因为开始加的都是朋友,可以肆无忌惮地想说什么就说什么;后来呢,又加了亲人,朋友圈说话就要小心许多,不敢发那些会让父母担心的东西了。
再后来,又加上了朋友圈言谈更要谨慎。而且有些时候,我们还会被身不由己的各种等等一些“任务”。
所以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,再看我们的朋友圈发现除了广告还是广告,于是我们不再发朋友圈。
虽然不发朋友圈的人大概有三种,第一种是天生没什么分享欲,有什么事只喜欢自己闷在心中,不爱发,也不希望自己的想法被人知道,这样的人可能一条都没有发过。
第二种是有分享欲,只是很少在朋友圈发而已,她们可能活跃在其他地方,一天更新很多条。
还有一种就是分享欲逐渐消失。
我们很多人都属于第三种,曾经很爱分享,但是后来逐渐觉得活跃地分享没有了意义,因为不断地添加现实中的人,所以带起面具不再活泼。
,,erc20和trc20转换(www.u2u.it)是最高效的erc20和trc20转换的平台.ERC20 USDT换TRC20 USDT,TRC20 USDT换ERC20 USDT链上匿名完成,手续费低。
后来渐渐发现不对劲了,朋友圈不仅仅有朋友,还有领导、有同事、还有很多知道是谁的人。
一开始还分组,现在分组分得都不知道该怎么分了,一些人真的无法很轻易的定义,他们究竟属于什么组。
再然后打开朋友圈,全都是各种广告,鸡汤,慢慢的自己也懒得发了,而且有领导有同事,很多东西分享出去不太好。
朋友圈早就不是自己的朋友圈了,于是从某一个阶段开始,不再肆无忌惮地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了,开始学会沉默了,就干脆不发朋友圈了。
觉得生活好坏与他人无太多联系,难过和快乐都不会因为几句碎言碎语就可以传递出一地鸡毛,所以不如不发了。
俗话说:人的悲欢并不相通
有时候你发朋友圈还会收到各种解读,也许“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”,在朋友圈的表达可能迎来的误解包括:
又在凡尔赛炫耀自己了;就这点东西也值得晒?
工作太闲了吗,还有时间发朋友圈?别人都转发公司宣传,你敢只发吃吃喝喝?
一把年纪还这么矫情,说这些话给谁听呢?
网友评论
3条评论环球UG官网(www.ugbet.us)
回复欢迎进入欧博allbet客户端(www.aLLbetgame.us),欧博官网是欧博集团的官方网站。欧博官网开放Allbet注册、Allbe代理、Allbet电脑客户端、Allbet手机版下载等业务。好酷
澳洲5彩票官网(www.a55555.net)
回复@环球UG官网(www.ugbet.us) 参考消息网10月25日报道留下脚印
USDT充值(www.usdt8.vip)
回复语文学渣羡慕了